荷兰设计巨匠入驻宜贡坊云锦织造厂,让西方文化与云锦创意结合
这些天,在宜贡坊云锦织造工坊里,辛勤的织造女工们迎来了一位大鼻子外国人,“认真地不得了,什么都要问,什么都要亲手摸摸,恨不得爬到机器上面去”。
他是荷兰人,托马斯·韦德肖恩,这个蓝眼睛的男人、被认为是全球设计界最前卫的代表之一
“通常情况下,设计师与民间手艺人合作,是各顾各的,一方拿出设计,另一方按照图纸制作;但我觉得一个好设计的诞生,绝不仅仅只依赖设计师一个人的智慧,就像这些熟练云锦技艺的女织工,她们给了我很好很大的启发。”托马斯说。
托马斯先生,是托尼克设计工作室(Thonik)的创始人,被认为是全球设计界最前卫的代表之一,在文化、政治及教育领域成就非凡。
中秋前夕,他带着自己的助理、翻译,从荷兰埃因霍温赶赴南京,来到南京江宁远郊的宜贡坊云锦织造工坊里。
来到南京五天之中,除了参观江宁织造府、云锦博物馆,以及在南京大学分享了一场“图形聚力”的主题讲座外,其他时间,托马斯和宜贡坊云锦织造厂的女织工在一起,倾听她们的故事,边听边写边画,沟通探讨。
这位设计巨匠是首批由南京市委外宣办和稀捍行动发起的“非遗复兴”设计师驻地计划中的一员,他着重围绕着南京最为自豪的非遗项目之一,云锦工艺进行研究创作。
在此之前,已先后有丹麦首饰设计师KimBuck、著名音乐人跨界设计师朱哲琴、工业设计大师杨明洁来宁驻地,分别对南京金箔、绒花和榫卯结构等非遗项目进行了深刻体验,并着手尝试创新。
“驻地计划”的大幕开启后,还将有多位全球顶尖设计大师和国内外青年设计师前来,与非遗机构、传承人深度沟通,提炼南京的非遗文化,让她们以更年轻、更纯粹的面貌去震撼世界。
第一天,托马斯的“预案”就被推翻了
安静的云锦织造坊,因为出现了这几位金发碧眼的艺术家,变得热闹起来。从他们写满笑意的脸上,就能看出,老外和女织工们都很“亢奋”。
尽管托马斯们还不能流利地喊出女织工们的名字“巧云”“小芳”,但仍旧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在一起,就着街边小店的特色酸菜鱼愉快地扒着午饭,笑语欢声。
这是他们朝夕接触的第五天,从一开始的拘谨,包括语言障碍,到现在完全是专业领域的头脑风暴,摸清了一些关键问题,沟通也松快了许多。
托马斯正在用平实的语言,讲述如何用设计的力量平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这是他近些年的实践倾向,也是主要的学术课题。
“我是平面设计师,在首批驻地计划的四个主题中,设计云锦与我的专业最为接近。所以,很自然就‘认领’了云锦工艺。”托马斯说,“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尝试着跨界、跨国、跨文化合作交流。”
“云锦是南京的骄傲,所以我必须要深深地进入南京。”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有地道的南京味儿,托马斯将入驻宜贡坊云锦织造厂,与两位手艺精湛的云锦女职工一起进行创作探讨、“她们的直觉会比我更专业。”托马斯说到。
托马斯擅长于图形、字母等元素的写意组合,在来南京之前,他也曾做过些设想,例如,是否可以通过女织工的名字衍生出一个精美设计,结果是,在抵达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预案”就被推翻了,~不过还是佩服托马斯无处不在的灵感!
“阿姨们陪我们一起参观了云锦博物馆,她们不太爱说话,情感表达没有那么外向,但很朴实真挚。”托马斯的助理说,“我无意中听到其中一位巧云阿姨的心愿是‘给结婚的女儿亲手缝制一件云锦嫁衣’,便翻译给了托马斯。
“托马斯立刻好奇地追问为什么没能实现。织工阿姨说,云锦的制作过程复杂,要有‘纹样设计’‘挑花结本’‘造机’‘原料准备’等步骤铺垫,最后一步才是‘织造’。而真正‘织造’时,又需要提花工和织造工在织机的上下方配合着。每天的进展仅有5、6厘米,编织好一匹云锦面料,要很长时间——这这种情况下,对于织造工来说,要给自己女儿制一件云锦嫁衣.几乎是不可能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当晚,在回到酒店的工作交流会上,托马斯告诉他的设计团队,题材有了!
定下红色,被阿姨感动的设计师
在与宜贡坊女工日渐熟悉的接触中,托马斯越发被她们的故事感动。
“从年轻的小姑娘到暮年妇女,巧云阿姨在织机上坚持了三十多年,身体还带着病。她很有毅力,看到她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让我们肃然起敬。”助理说,“这些阿姨应该比任何人都懂得云锦工艺,但并不张扬,只是专注于手上的每一根丝线、金线。巧云阿姨说一直会做到眼花看不见、不能做了。但不知道是否有年轻人愿意接班,她说这话的时候,我好像能听到她轻轻的叹息。”
托马斯很喜欢她的故事,但作为设计师,他还是保持着理性,抽出一些空来,静静观察。
“每天得到的信息很多,可他一直在提醒着我们,辨别哪一个元素才是最重要的。”助理说。
在不断的专业讨论中,团队理清了设计思路。
“在一幅云锦上,我们将赋予它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底纹,它会是一朵若隐若现的古老‘祥云’图。既取自‘云锦’之‘云’,也取自‘巧云’之‘云’。
“第二层,是母亲与女儿的故事。这是设计的主架构,承载了母爱和祝福。或许,它的呈现方式会像儿童图画书一样,最终还没完全想好,但可以期待一下。
“第三层,展示的则是我们这一路上印象深刻的事物,把它们化作符号,融入进去。”谢达辉解释道,“造型上还是会采用些基本的,沿用传统的风格,但可能会在色彩上多做一些文章。”
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这其中还有过选色方面的“争论”。
“织工阿姨想要大红色,复杂精致的图样,显得喜庆,而托马斯则希望能简洁、素雅些。最终,‘拗’不过阿姨,协商下来的结果是,底纹的颜色暂且空着,根据她织造当天的心情与喜好,自己配色。”助理绘声绘色描述着当时的情景。
故事,是带入观众的最好设计
这并不是托马斯与南京云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早在三四年前的学术活动中,已经和南京的“瑰宝”结缘。
“我早前就参观过云锦博物馆,与那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但相比之前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与真正的南京人肩并肩一起工作,和南京的女织工一起设计云锦图案,实在是不一样的意义。”托马斯很激动。
“我与南京的缘分不断,去年的‘南京青年文化周’的视觉系统也是由我设计的。”托马斯说,“我非常喜欢南京,红色的宫殿、绿色的林荫大道、灰色的古城墙……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虽然还不能说完全了解了南京的城市文化,但能感觉到,它处处有故事,就像织机上丝线一样,五颜六色,千变万化,无论怎样都很吸引人。
“我们这次给云锦进行平面设计,或许我们的设计并不是最好的,但它一定有着它的最高价值。因为这其中包含了真实的故事,赋予了人真实的感情。这在文化上,是互通的。
“用说故事的创作方式把观众带入,让他们感动,才更有感觉,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做平面设计的追求。”
学术交流、设计碰撞、实地考察等激发创作灵感,“驻地计划”期望能够成为国际顶级设计大师说好南京非遗故事的最佳平台,“感谢大家,要很多巧合才能有现在这个机会,我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因为大家都很真实,结果一定是非常动人的。”托马斯讲到。
托马斯透露,待设计完成后,会与宜贡坊织工们一起研讨设计织造出一匹10米长的云锦布料,其中的6米,分别送给巧云、小芳,裁剪缝纫后给她们的女儿做嫁衣,“不会有比这个更感人了。美丽的南京新娘,母亲织出来的云锦,像云彩一样的美丽”。
云锦在生活应用中,有着较明显的断层,因为很多人觉得它太贵,传统又不时尚。的确,纯手工,不能工业化生产,并且更多的也是皇家文化,注定了它昂贵的价格,但它的价值应当更体现在织工的工匠精神与平平淡淡的坚守,如果有一个把云锦故事说好的平台{宜贡坊正在为此不断的努力},那么南京云锦会让更多的人珍爱上她,宜贡坊希望,昔日的奢华皇家文化,能经过我们不断的开拓创新,让寻常人家也能体会到‘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