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苏州丝绸博物馆的书记王晨。王晨为记者详细介绍了宋锦的历史,王晨说:“宋锦,因发展于宋代而得名,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被称为”苏州宋锦“,是继蜀锦之后中国出现的又一锦类丝织品。宋锦虽形成于宋,但盛于明清两代,在技术工艺上源自蜀锦,以致不少花色品名也基本相同,如八达晕锦、天下乐锦、方胜宜男锦、盘球晕锦等,只是产地不同而已”。
“宋锦的用途挺多,除了能够制作APEC领导人的服装外,还大量用于书画卷轴类工艺装裱之用,品种有四十多种!”王晨说。
据《丝绣笔记》卷下记载,宋皇室规定,对文武百官按职位高低,穿着不同的宋锦服装,共计七等。宋朝统治者还把锦作为向异族纳贡求和的礼品,同时又规定民间不许私运贩卖及生产,所以现实中,考古或传世所发现的宋锦很少。
王晨告诉记者,宋锦根据织物的结构和原料组合及织造工艺的不同,分为大锦,匣锦和小锦三大类。其中,大锦是宋锦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体现了宋锦高超的技艺;匣锦是宋锦中变化出的一种中档产品,在结构上与大锦完全不同;小锦系宋锦中派生出的另一种中低档产品,在结构上为单层织物。“实际上,我们习惯上所指的宋锦就是指大锦。”
宋锦的图案也是变化多端,其中传统的就有四五十种,王晨说。以变化的几何形骨架、满地布局为主要特征,以中国传统的祥花瑞草、八宝纹为主要题材,构图精细秀美,配色古朴雅致,球路纹、定胜四分纹、金钱如意纹、八达晕纹、六达晕纹、四达晕纹、龟背纹、盘绦纹等均为具有代表性的纹饰。
2009年,宋锦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王晨告诉记者,苏州丝绸博物馆馆开展宋锦保护传承工作已有多年,在技艺传承和复仿制研究上积极努力,同时也选择一批明清时期宋锦精品开展仿制研究性生产。该馆以《姑苏繁华图》为蓝本设计的“宋锦·姑苏繁华图”工艺画;配合苏州博物馆“衡山仰止-文徵明书画展”设计的文徵明“行书七律二首”宋锦工艺画,均深受好评。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苏州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总经理沈之娴,她告诉记者,苏州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并誉为我国“三大名锦”,沈之娴介绍,宋锦相对其他两者质地更为轻薄、纹样细腻、色彩运用更为暗雅,“就以云锦做比较,云锦颜色亮丽,配色大胆,显得富丽堂皇,在中国古代多用于皇宫贵族,而传统的宋锦讲究色彩和谐,用色相近,单色较多见,但在单色的基础上又会织出一些暗花纹,既不张扬,也不单调,就像一位小家碧玉的女子,端庄素雅。”
沈之娴告诉记者,宋锦的实用性更高,可以剪裁成服装、坐垫等。沈之娴说:“这次APEC领导人的服装就是典型的宋锦配色,不过制作方加入了创新,配合现代化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
提起宋锦,不得不提到钱小萍,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人。“钱老师为了保护并推广宋锦,她付出了很多心血。”沈之娴介绍,1991年,在钱小萍的努力下,中国第一家丝绸博物馆终于在苏州落成,向人们全面地展示了宋锦的前世今生,同时,她还撰写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这也促使宋锦顺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宋锦的名气远不如云锦来的响亮,技艺传承人也面临越来越少的困境。”沈之娴告诉记者,传统的宋锦需要靠手工织造,而这个过程相对较慢,一天能织出5-6厘米已经是最大极限了,在学习技艺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理论和艺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积淀。然而事实是,织造宋锦成本高,耗时长,收益少,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宋锦,让宋锦走入寻常百姓家,也在尝试更多的创新形式。